目前分類:教育 方法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作者﹕王麗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博士)

當全世界都熱衷到芬蘭朝聖,學習其教育經驗,以便複製於台灣時,

在此提出另一個觀點來審視芬蘭教育:究竟芬蘭在PISA(國際學生評量計劃)

上的優秀表現是個奇蹟,或是一個迷思?熱衷於學習芬蘭教育經驗的人,是不是膜拜錯誤?問道於盲?

芬蘭奇蹟其來有自

蒐集大量的芬蘭資料,並親自到芬蘭訪問兩次,我與近20位芬蘭教師、

教育行政人員、學校行政人員、學者進行訪談後,也參觀過近5所學校,

對於芬蘭教育有進一步的了解。

在芬蘭當地,碰到對教育嗤之以鼻、大加撻伐的人並不多,

只有兩位,其他大部份的芬蘭人,對於自身教育的優秀表現,

都持客觀態度。在我的詢問下,他們分別表述PISA表現成功的解釋,

同時也說明自己的教育觀,更提出一些疑問。大體而言,

當地的國民對於對自己國家的教育表現十分滿意。

做為一個國外觀察者,芬蘭教育對我而言的確是個奇蹟。

首先,PISA表現名列前茅雖然了不起,但台灣也不差。

關鍵是芬蘭在國際測驗評比上的標準差是我國的四分之一,

這代表學生測驗成績上的落差比台灣小很多。

若以測驗標準差做為教育效能或教育機會均等的指標,台灣著實汗顏,

雖有奧林匹亞級的學生,但也有到大學也拼不出26個英文字母的學生。

這才是真正令人擔心,也不得不羨慕芬蘭的地方。

其次,芬蘭學生讀書輕鬆愉快,回家功課少、上學時間短;

反觀台灣學生,雞鳴即起,整日埋首書堆、補習補到夜深方能返家,

再繼續完成學校功課。這造成台灣學生長期睡眠不足,近視比比皆是,

手無縛雞之力。雖然「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

,台灣學生的辛苦讓我們在國際評比上的表現傲人,但付出的代價也太高了!

 相較芬蘭學生的輕鬆以對,不得不再嘆一聲「芬蘭奇蹟!」

第三,芬蘭教師每週上課節數比台灣老師高,不需簽到打卡、

沒有教師評鑑制度,也沒有統一考試(高中畢業後的matriculation test例外),

連月考或聯合模擬考都沒有,卻可以有良好整齊的教學成果,簡直匪夷所思!

芬蘭經驗令人驚艷

我同意芬蘭教育的優秀表現不是偶然,因奇蹟不是天上掉下來!

芬蘭整個國家各界都相當重視教育,無形中給與學校系統相當大的支持。

政府為了辦好教育,致力提升教師水準與地位,給與教師相當大的自主與尊重,

所以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教育工作,師資培育中心在選拔學生時亦十分重視教學熱忱。

有了優秀且具熱忱的人才作為教育先鋒,教育表現良好當然不是奇蹟,

學生測驗標準差如此小也不意外!

而芬蘭人對於其教育應如何辦理,其實有相當多辯論,

不見得都有一致看法,這是外國人在學習芬蘭經驗時應該注意的。

但是芬蘭人一但討論獲得共識後,便會認真實行,俟成效明確後再行修正,

所以教育能相對穩定的發展。這才是芬蘭奇蹟的原因之一。

尊重教師專業地位

至於台灣,教師角色模糊,尊師的傳統文化早已不見。

教師為了保住工作,守法優先,專業其次,地位也直直落;

一窩蜂式,大開大合的多元化師資培育,更模糊了教師專業形象。

最後,芬蘭教育必須注意、芬蘭經驗也應該被討論。

回到台灣,想想自己要辦怎樣的教育?要怎樣的教師形貌?要學生怎麼長大?

我們終究要面對這幾年台灣教師專業與教師地位的發展「奇蹟」,

而輸的當然不會只有教師專業! 

瑋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1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編譯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蘋果合作,

正式啟動iTunes大學(iTunes U)的課外學習(Beyond Campus)網站。

虛擬大學內近五億份各領域的專業資料,供讀者免費下載閱覽。

教科文組織針對全世界青年男女,推廣這項無國界的教育計劃,

提供組織65年來典藏的珍貴專業多媒體資訊。教材涵蓋文化、教育、科學及通訊等內容。

教科文組織將訓練輔助材料、政策報告、期刊、演講、採訪和紀錄片,

以影片及圖文檔案方式,羅列在 iTunes U這個虛擬大學上。

網站提供讀者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三種語言選項,

讀者可免費下載多媒體資料到電腦、iPad、iPhone或iPod touch上瀏覽。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波珂娃(Irina Bokova)週三(22日),

在巴黎總部舉行的啟用儀式上說:「這是一所迎向21世紀的新型虛擬免費大學,

它甚至是一所可在幾秒鐘內,就跨越世界並涵蓋了陽光下所有學科的大學,iTunes U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專家和學者。」

波珂娃表示,教科文組織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可分享給世人,

而iTunes U網站是實現這個構想的最佳方式。波珂娃強調,教科文組織對開放教育資源,

以及推動知識普及有著深遠的承諾。這是建立當今「知識社會」的基礎,也是把資訊轉化為知識的寶庫。

教科文組織將會根據典藏的專案與資料,定期更新網站的教材內容。

這次網站啟動所推出的精選多媒體教材,主要為女童教育、生物圈保護區、非洲以及遺產保護方面的活動內容。

瑋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2011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古惠珍編譯報導)做為父母,有時我們會說錯話,讓孩子感到傷心、憤怒或困惑。

育兒網站(Parenting.com)近期列舉一些父母常犯的言語過失,希望父母能有更親切溫和的選擇:

不要打擾我

父母不渴望偶爾休息的是聖人、烈士,或是有一陣子沒有獨處而忘記充電的好處。

阿肯色州漢茨維爾市的奧索卡(Ozark)語言研究中心創始人埃爾金(Suzette Haden Elgin)說,

麻煩的是,當你經常告訴孩子,「不要打擾我」或「我很忙」,他們會把這些訊息成為思想行為的一部分。

「他們開始覺得和你說話是無意義,因為你總是把他們趕走。」當你的孩子還小時,

如果你建立該模式,當他們長大時,他們可能不太可能告訴你事情。

從嬰兒期,孩子們應該養成一種習慣,那就是理解他們的父母花時間在他們身上。

利用壓力釋放閥-- 是否和保姆簽訂了合作,與你的伴侶或朋友協調育兒,

甚至把您的孩子放在視頻的前面,讓你可以有半小時的放鬆和重新出發。

當你全神貫注於事情時(或壓力過大,正如我對女兒生氣時),預先設定一些規範。

我可能會說:「媽媽必須完成這件事情,所以我需要你靜靜地畫圖,畫上幾分鐘,當我做完了,我們就去外面。」

請務實。一個幼童和一個學齡前兒童都不可能自得其樂1小時。

你是如此 ... ...

把孩子貼上標籤是欺騙孩子的捷徑:「你對凱蒂為什麼那麼吝嗇?」 或者「你怎麼如此笨?」

有時,孩子無意中聽到我們談論別人:「她是我害羞的小孩。」

年輕的孩子們無疑地相信他們所聽到的,即使有關自己。所以負面標籤可以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托馬斯得到的訊息是小氣是他的本性。莎拉開始認為自己是「笨蛋」,自信心受損。

即使稱呼看起來中性或正面 --「害羞」或「聰明」-- 造成把小孩分類而希冀他們不必要的或不適當的期望。

最壞的情況刺傷最深。許多家長仍然痛苦地依稀記得她自己的父母說了一些話,如「你是如此無能」(或懶惰或愚蠢)。

一個更好的辦法是說出具體行為,關於描寫孩子個性的形容詞避免使用。例如,

「你告訴大家不要和她一起玩時,凱蒂會感到受傷,我們如何讓她感覺好些?」

不要哭

我們會告訴小孩,不要哭,或「不要難過。不要當一個小嬰兒。」

「現在,現在 - 我們沒有理由害怕。」 但孩子們真的會太生氣而哭,

尤其是幼童,總是無法用文字清晰發因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真的會難過。他們真的會害怕。

佛州勞德代爾堡(Fort Lauderdale)諾瓦東南大學的梅爾曼西格爾幼兒教育研究所的

研究的家庭支持服務的主任格拉瑟(Debbie Glasser)博士說:

「要讓孩子免受於這種感受是很自然的,」

「說『不要』不會讓孩子感受更好,而且可能傳送一個訊息認為他的情緒是不合理的-而認為難過或害怕是不可以的。」

不要否認你孩子的感受,承認他們真時坦率的情感。

「當賈森說他不想當你的朋友了,這一定會讓你覺得難過。」

「是的,當他們不再待你如朋友時,這高漲的情緒是很可怕,但我們只要一起站在這裡,

讓他們一起搔癢我們的腳,我保證,我不會放開你的手。」

藉著陳述你孩子的真實感受,你會讓他用自己的話來表達自己 --

你將會教他什麼是瞭解別人的感受。最終,他會較少哭的情緒,反而會描述他的情緒。

你為什麼不能像你的姐姐?

堅持兄弟姐妹或朋友作為一個榜樣,這似乎有幫助的。你可能會說:

「你看山姆好棒,會拉外套拉鍊,」或「珍娜已經使用便盆,為什麼你不能和她一樣?」

但比較幾乎總是弄巧成拙。你的孩子是他自己,而不是山姆或珍娜。

專家們說,父母互相比較孩子,及對他們的發展階段或行為尋找一個準則。這是很自然的。

但是,不要讓您的孩子聽到你在互相比較孩子。孩子們以自己的步調發展,

有自己的氣質和個性。互相比較孩子暗示你希望你的孩子是與眾不同的。

互相比較孩子無助於行為改變。對於她沒有準備好的事(或不喜歡做的事)施壓,

可能會讓小孩感到困惑,會使她的自信心受挫。她也很可能怨恨你和不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相反地,鼓勵她目前的成就:「哇,你會自己穿外套!」 或 「謝謝你告訴我你的尿布需要換。」

你應該知道!

就如同把小孩拿來互相比較,嘲笑也可能刺傷小孩,父母從未想像此情況。

孩子實際上可能不知道。學習是嘗試和錯誤的一個過程。難道你的孩子真正明白,

一個很重的陶罐是很難將水倒出的?也許它似乎沒有裝滿,這和學齡前兒童成功地將水倒出是不同的。

而且,即使他犯了昨天同樣的錯誤,您的解釋既不有效率的也不會有幫助的。

讓孩子了解懷疑的好處,並加以具體化。說「如果你這樣做,我會更喜歡它,謝謝你。」

類似的刺傷包括「我不能相信你這樣做!」 和「該是時候了!」他們看來並不可怕,

但你不會想和說他們太多話。這似乎是有道理的,孩子們聽到隱含的訊息是:

「你是個令人討厭的人,你永遠不會做好任何事情。」

停止否則我會讓你哭!

家長育兒的挫折感通常會以威脅態度來平息,但很少有效。我們氣急敗壞地警告說,

如「做這或別的!」 或「如果你再做一次,我會打你屁股!」

問題是,你用要威脅的方式而奏效,否則將失去它的效力。

威脅小孩說他們會被打將導致更多的打屁股--這已經被證明是為了改變小孩行為的無效的方式。

孩子年齡越小,需要花更長時間去理解這個教訓,

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的家庭研究實驗室的斯特勞斯(Murray Straus)社會學家說:

「研究顯示,不管你採用何種紀律,一個兩歲的小孩在同一天重複犯錯的機率是百分之八十,」

即使是年紀較大的孩子,沒有任何一種紀律策略每次都立刻成功。

因此,發展出建設性的策略是更有效率的,例如改變方向,把孩子帶離此狀況,

或暫停,勝過依賴那些會造成負面結果,包括口頭威脅和打屁股。

等到爸爸回家!

常見的育兒陳詞濫調,不僅僅是遇到另一種威脅,而且它紀律的效果降低。

為了有效,你必需自己立刻處理情況。延遲的紀律與孩子行為的結果是沒有關連的。

當爸爸回來時,實際上很可能你的孩子已經忘記她做錯了什麼。

或者,預期可能會遭受到懲罰的痛苦比原來應受罰的罪更糟糕。

把責任推給別人也會削弱你的權威。「如果媽媽不打算做什麼?我為什麼要聽她,」

你的孩子可能會理解。尤其,你讓你的伴侶冤枉地當黑臉。

快點!

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有接二連三的工作,超額預定的時間表,睡眠不足,但沒有說出怨言。

當然,每一位家長的孩子無法找到他的鞋或或毛毯,家長未注意小孩決不自己穿上襪子。

當你懇求孩子快點時,想想看你的語調,你多常說。

如果你每天哀鳴、尖叫或嘆氣,而你的手放在臀部和輕拍腳趾,此時要小心。

有一種傾向是當我們急迫時,會使我們的孩子感到內疚,因他們以為是他們讓我們倉促行事。

這內疚可能使他們感到不舒服,但它不會激發他們動作更快。

《如何和你的孩子說話》這本書的作者、家庭治療師科爾曼(Paul Coleman)說:

「早晨,我家是如此忙碌,我討厭,在孩子腦海裡我的最後影像是憤怒,」

「 所以我調整步伐,無論發生什麼,我不會大叫或翻白眼,

即使有人打翻他們的麥片或當我們出發前,有人要求想找東西。」

而不是恃強凌弱(五分鐘前,我叫你關閉電視!),

他希望得到冷靜的方式以加快事情(他自己關閉了設定)。

非常好!或好孩子!

讚美可能是錯誤的?畢竟,讚美是正面強化,是家長擁有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當讚美是含糊不清和恣意時,將招惹麻煩。

你的孩子做的每一件小事, 從喝完牛奶到畫圖,丟掉「非常好!」的稱讚--

讓這些小事變得不重要。孩子們不會理睬這些小事。

他們還可以辨別讚揚是因做一些簡單的事而獲得和讚揚是因實際努力而獲得。

專家建議,父母最好戒除以下隨口讚美的習慣:

•讚美那些需要實際努力而獲得的成就。喝完一杯牛奶不會得到讚美。畫圖也是,如果你的孩子是每一天都會做許多小事。

•要具體。而不是「做得漂亮,」 「你選的狗的斑點顏色,是那麼明亮,快樂」或者「我看你畫了今天早上讀的故事中的一幅圖,」

•讚美行為,而不是孩子:「當我完成文書工作時,你是如此安靜地玩拼圖,正如同我所要求的。」

如果我對我的女兒說這些,將更棒,而不是轉變成一個噴湧的火山。幸運的是,明天我一定獲得另一個機會。

 

美東時間: 2011-07-18 19:01:42 PM 【萬年曆】
本文網址: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7/19/n3319051.htm

瑋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