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男生                       

剛生下的時候:

初度《楚辭˙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初生的嬰兒:

赤子《書經˙康誥》“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文選˙潘安˙西征賦》“夭赤子於新安,坎路側而瘞之”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生下三天後:

湯餅之期 亦作「湯餅宴」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轉眼間,又是滿月,少不得做湯餅會”

       »小孩生下三天後,請客人來吃湯餅的宴會。取長壽之意。

不滿周歲:

繈褓

桑榆之境

1

周晬「ㄗㄨㄟˋ」       

    《袁枚˙祭妹文》“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       

       »原指小兒周歲時所舉行的宴會。

期歲《任昉˙王文憲集序》“期歲而孤,叔父司空簡穆公,早所器異”   

1~3歲:

孩提《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指初知發笑

78歲以下:

垂髫《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七、八歲以下的幼童,古時兒童不束發;頭髮下垂。

           »      兒童垂下的頭髮,因此通稱兒童或童年爲垂髫

78歲:      

齠齔「ㄊㄧㄠˊ ㄔㄣˋ」               

始齔   »女孩七歲稱髫年,男孩八歲稱齠年或髫年

           »  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恒牙

10歲以下:  

黃口   »本意是雛鳥的嘴;十歲以下通稱

10歲:

幼學之年 

   《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荳蔻年華 亦作「豆蔻」     

   《杜牧˙贈別詩二首之一》“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一種多年生植物。豆蔻在初夏開花,花未開時就顯得非常豐滿,所以成了少女的象徵。

12      

金釵之年  »女孩到了十二歲帶釵

15      

志學之年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束髮之年 亦作「束發」♂ 

   《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古代男童成爲少年,將頭髮束成一髻。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單髻之年               

及髻之年               

抓髻之年               

及笄「ㄐ一」之年       

   《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髮梳攏來,挽一個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飾,叫笄禮。

       加笄後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稱“及笄”

加笄之年               

18      

二八年華       

   《白居易˙秦中吟˙議婚》“見人不斂手,嬌痴二八初”     

破瓜之年       

   《通俗編˙婦女》“宋謝幼盤詞『破瓜年紀小腰身。』”

      »瓜字破之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舊時文人拆“瓜”字爲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瓜字初分       

   《李群玉˙醉後贈馮姬詩》“桂形淺拂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瓜字在隸書及南北朝魏碑體中,可拆成二個八字,隱有一十六的意思,故以此比喻女子十六歲。

碧玉年華               

11~14(幼年、童年)  

總角《詩經˙氓》“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童年是十一二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

        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13~15

舞勺「ㄓㄨㄛˊ」之年       

    《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十三歲至十五歲通稱;一說十三歲: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15~20(13)  

舞象之年               

20      

結髮之年               

弱冠之年♂                   

       »《儀禮˙曲禮》中將男子二十歲初初成年稱“弱”,到這個年齡就可舉行冠禮。

         其時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及冠之年               

加冠之年               

桃李年華♀   

雙十年華               

24

花信年華♀                   

30

而立之年♂           

    《論語˙爲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壯室之秋♂           

    《蔣防˙霍小玉傳》“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   

       »壯室之秋指三十歲。古代認為三十歲是娶妻的適當年齡。

40      

不惑之年       

    《論語˙爲政》“四十而不惑”        人到四十稱“不惑之年”

       »意思是人到此時已掌握知識,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強仕之年 亦作「彊仕」    

    《語本禮記˙曲禮》“四十曰強,而仕”

    《梁書˙卷三十四˙張緬傳》“且年甫強仕,方申才力,摧苗落穎,彌可傷惋”

    《王禹偁˙北樓感事詩》“強仕未為老,望郎不為單”       

      »男子四十歲時,智力正強,志氣堅定,可以出仕。

不動心   

    《孟子˙公孫丑》“「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指四十歲。不受誘惑而動搖心志。

50

知命之年♂           

    《論語˙爲政》“五十而知天命”   

      »本意指認識天命。後因以知命爲五十歲之代稱,又稱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艾服♂           

    《語本禮記˙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

    《北周˙王褒太保吳武公尉遲綱碑銘》“及年踰艾服,任隆臺袞”   

      »年五十則可做官從政。

半百               

服官政之年           

艾老之年               

杖家之年               

60

耳順之年♂           

    《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

    《南朝梁˙王琰˙冥祥記˙陳秀遠》“少信奉三寶,年過耳順”       

花甲之年♂     

平頭甲子               

耋年

耆老       

   »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來紀年,天干地支順次組合爲六十個紀序年號,故稱六十甲子,也稱花甲

    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個迴圈;也稱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六十以上又稱爲“耋年”

杖鄉之年

    《孟子˙梁惠王下》“乃屬其耆老而告之”

    《禮記˙曲禮上》“六十曰耆”      

       

64      

破瓜之年       

《通俗編》“若品巖贈張洎『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     

»用於男子,指六十四歲。古文把瓜拆分為兩個八字以紀年(8*8=64)

70      

從心之年               

古稀之年♂           

《杜甫˙曲江二首 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懸車之年♂           

《晉書˙卷四十五˙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     

»懸車,把車子掛起來,指辭官退隱。懸車之年指官員告老引退的年齡,通常為七十歲。

杖國之年               

致事之年 亦作「致仕」♂

《禮記˙曲禮》“大丈夫七十而致事”             

77      

喜壽之年              

七、八十歲   

老耄「ㄌㄠˇ ㄇㄠˋ」  »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

80

杖朝之年♂                   

88      

米壽之年       

8090

耄耋「ㄇㄠˋ ㄉㄧㄝˊ」♂                     

《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     

»人們根據這解釋,把耄耋兩字連用代稱八、九十歲,後來用“耄耋”泛指年壽高。

90       黃髮               

齯「ㄋ一ˊ」齒           

凍梨♂                   

鮐背「ㄊㄞˊ ㄅㄟˋ」♂                       

耇「ㄍㄡˇ」老           

99      

白壽之年              

100    

期頤「ㄑ一ˊ  一ˊ」之年       

《禮記˙曲禮》“百年曰期頤” 

»元人陳浩解釋說:“人壽以百年爲期,故曰期;飲食起居動人無不待於養,故曰頤。”

百壽之年               

108    

茶壽之年              

 

        待字之年        »待嫁女子

        標梅之年        »摽梅之年:摽梅,梅子從樹上掉落。摽梅之年指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齡

        結髮《漢書˙施仇傳》“結髮事師數十年,賀不能及”

《曹植˙種葛篇》“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深”   

»初成年

        白首 又稱皓首      »通稱老年人,

        黃發                »通稱長壽老人

 

        下壽        古人以六十爲下壽

        中壽                  七十爲中壽

        上壽                  九十爲上壽.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孔穎達˙正義》“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

《莊子˙盜跖元人》“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瑋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